1、行业概况
集成吊顶行业为近年来天花吊顶行业的新兴细分行业,传统吊顶一般采用石膏为原材料,石膏吊顶虽可为功能电器提供较强的支撑平台,但色泽、结构单一,且抗油污能力弱,不易清洗,重复装修工程量大。
且石膏吊顶上的功能电器未经模块化处理,安装拆卸过程较为复杂,电器维修与更换升级极为麻烦,并很难避免对基板的损坏,特别是功能电器部分悬吊于基板之下,在外观上无法与基板相互融合,因此难以实现吊顶的整体装饰效果随着消费者对家居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对吊顶的整体美观效果及使用简便性提出更高要求。
2004年,集成吊顶应需产生。
集成吊顶出现之初,主要应用于厨房和卫生间的吊顶装修,以满足抗油污、易清洗、抗水汽等需求。近年来,随着集成吊顶行业的不断发展,集成吊顶的应用领域已逐渐向其他家居空间(客厅、餐厅、卧室、阳台、走廊)等发展,并逐渐拓展至商业装修、公共建筑装修等领域。
从2004年发展至今,集成吊顶已经成为现代家庭装修中不可忽视的角色。
集成吊顶行业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
①第 一阶段(2004年~2008年)
这一阶段集成吊项刚刚出现,运用范围尚不广泛,家庭装修中卫生间、厨房等地更先开始使用集成吊顶。
卫生间通常需要在不同区域进行取暖照明、通风换气及湿度管理,而集成吊顶的模块化特点能够使各电器在合适的位置发挥其功效;厨房则需要及时排除油烟且便于清洗,集成吊顶较传统吊顶而言拆卸、清洗更为便捷。
因此卫生间与厨房率先成为集成吊顶普及度较高的地方。
由于在这一阶段集成吊顶在家庭装修中普及度尚低,因此行业内企业数量较少。
②第二阶段(2008年~2015年)
这一阶段,集成吊项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被消费者所接受,在家庭装修中的普及度有所上升,适用范围也从卫生间、厨房延伸至阳台、起居室等地。
应用范围的扩大对集成吊顶的外观设计、整体风格规划等方而提出了较高要求,集成吊顶在家庭装修中的运用从功能性为主逐渐向装饰性进行过渡。
消费者提供家庭装修的整体设计规划,也无法为消费者提供集成吊顶中的功能模块部件,消费者需要另外购买所需电器。
由于集成吊顶的各部件生产工艺相对简单、生产难度较低,故行业内小规模企业数量众多。
同时由于此阶段精装房普及程度尚低,尤其是在二、三线及以下的城市中,消费者购买毛坯房并自行装修的占比较高,对于价格较为敏感的消费者会选择向当地中小型企业购买集成吊顶,故集成吊顶行业整体集中度不高。
③第三阶段(2015年至今)
这一阶段,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升,对居住环境舒适、个性化要求的加强,以及对家装便利性等要求的提高,消费者对集成吊顶的需求日益增强,其普及程度亦进一步提升,逐渐扩展到餐厅、书房、卧室等地,并向着全屋吊顶集成化发展。
同时,吊顶产品经过多年不断推陈出新,其造型、外观、材质及生产工艺等均有了较大提升,如扣板的生产工艺从起初的覆膜、滚涂发展出了彩印、拉丝等工艺;吊顶造型方面从起初的单一平面发展至通过调整安装结构,铺放高低龙骨等方式打造的层次吊顶、凹凸吊顶等,视觉效果较以往更为出色。
在此阶段,一方面,集成吊顶产品的不断发展、产品造型与款式的不断丰富、工艺的不断提升对行业内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家庭装修标准不断提高,对家庭整体风格设计、吊项便利性与美观性的有效结合等方面的需求不断提升,进一步挑战集成吊顶行业企业设计能力与生产制造能力。
行业中部分设计能力较弱的企业由于无法应对不断更新的消费观念,经营业绩相对不佳,逐渐成为品牌企业的代工厂”,为品牌企业贴牌生产集成吊顶各部件。
另一部分小规模企业则逐步退出市场。但集成吊项部分低端产品的生产壁垒较低,中小规模企业数量仍然较多,市场较为分散。

(图片来源:昵图网,侵删)
2、行业发展前景
(1)城镇化进程加快为家居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十二五.”到“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国的城镇化率从51%提高到了56%,平均每年有近2,027万人入城。
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其中提出发展目标为,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人口转移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8.52%,尽管中国房地产中长期需求面临结构性调整,但城镇化进程的发展使房地产市场仍存在继续增长的空间,未来将持续有大量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
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居民是住房刚性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带来的新增住房需求较大,进而将带动家居行业消费增长。